踏空
踏空:币价上涨,而原来抛出币品的投资者,因某种因素没有及时买进,这种现象为踏空。
与“空”没有任何联系。当一只股的股价一路上升,因判断后市股价会回落,于是将该股抛出,想在低价位把已抛出的股票买回,谁知股价却没有回落,仍然一直上升,这么一来,这“高抛低接”的一脚就算“踏空”了。
踏空的意思,举例说,有只股票,你估计它明天会跌到每股4元,于是你打算在4元的时候买入,第二天开市之后,你就下单4元买入。但是它开市就 4.20元,然后一路上涨再也不回头。你当然就没有买到,到了第三天,你还是期待能在4元买入,但是它还继续上涨,第四天竟然涨到了5元以上,这时候,你后悔应该在 4.20的时候买入就好了。但是已经不可能了。这就叫踏空。
为什么会害怕踏空?
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在上篇中我们曾谈到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判断错误,对自己的坏情绪很敏感。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
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比较直截了当容易让一些人深受刺激的用语是“全民炒股”),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
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受到了动摇。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实验表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所谓顺势而为。
还有一点是,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赖感。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证明这点。实验对象被要求对一个坐在旁边的人施行电击,他们两人素不相识。电击当然是假的,但受电击的人被要求做出痛苦万状,并强烈呼唤停止电击。
让人惊奇的事发生了,主持实验的人以专家的口吻表示电击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永久伤害,所以可以继续电击。而结果也真会有许多人按专家的话行动。因为经验告诉他们专家的权威是可靠的,即使受电击的人痛苦万分也无济于事。
(股票知识网zhishi.southmoney.com)
要闻导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