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著名理论是什么
股票市场的著名理论是什么?股票市场的著名理论有哪些?下面股票知识网为您介绍股票市场的著名理论。
一个是零股交易理论。所谓零股,是指不满一手的交易。美国的股票价格普遍较高,如果每一次交易都要一手,许多散户就无法购买,所以就有了专做零股交易的。零股交易理论,就是以零股交易的活跃与否来判断市场。如果零股交易的买盘非常活跃,那就意味着行情快到头了,反之则意味着市场快到底了。
还有一个是主力测市理论。当主力机构的持仓比例达到高峰,或主力机构都纷纷看好后市时,就意味着行情到头了;反之则意味着市场快到底了。
两种理论针锋相对,前者是把散户当做最大傻瓜,后者则将主力当做最大傻瓜。两种理论谁对谁错?要看市场处在哪个阶段。
在美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美国股市完成了两个重大转变。
一个是从红利时代转变为价值与成长时代。在此之前,人们投资股票的主要着眼点是取得红利。在此之后,红利不再是人们追逐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增长中的价值。
一个是从少数特权阶层+广大散户演变为以基金唱主角的时代。在此之前,股市交易的主体是个人,并以最广大的散户为底层,少数享有特权的交易商、资本玩家盘踞在金字塔顶。基金只是鸡肋,即便是规模最大的基金也只有数百万美元。他们观点陈旧,行为保守,碌碌无为。60年代,由肯尼迪主导的股市革新开创了一个“人民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一时代里,基金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
了解了这样一个时代变化后,再来看两个理论诞生的先后次序,我们就会发现,到20世纪60年代,零股交易理论作为一种老牌理论,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而主力测市理论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诞生的一种新的理论。
从零股交易理论到主力测市理论,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市场机理。股市要涨,需要有大量的潜在买家;股市要跌,需要有大量的潜在卖家。如果市场中的绝大多数资金都已变成了股票,那么,潜在的买家就大幅减少,潜在的卖家则大幅增加。反之,大多数资金都变成了旁观者,那么,潜在买家就会大幅度地多于潜在卖家。在零股交易理论盛行的时代,虽然每一个个体投资者的资金总量不多,甚至很少,但他们的集合就是蚂蚁雄兵;虽然单个的个体小,但他们的总和却是市场的绝对主力。当广大的散户都纷纷买进后,意味着市场潜在的买家已经不多,而潜在的卖家则大幅增加了。
相反,当市场资金的主体不再是散户时,零股交易理论就不再显灵了,取而代之的便成了主力测市理论。
在中国股市中,这样变化也非常明显。我们曾经有过一个“自行车理论”——当证券营业部门口停满自行车时就是行情最后的疯狂阶段;当证券营业部门口自行车寥寥无几时,就是市场见底时刻。这一理论在过去曾屡试不爽,但最近几年已不再灵光。至少,无论是行情高峰还是低谷,证券营业部门口的自行车的增减数量已不再那么明显。因为我们的市场主体变了,由隔壁王大妈和楼上李大爷们集合起来的散户资金已不再对市场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哪怕他们全部买进,也不意味着市场潜在买家已大幅减少;全部卖出,也不意味着市场潜在买家已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零股交易理论当然要让位于主力测市理论——哪边钱多,市场就跟哪边的一致性预期相反,这就是市场!
更多股票市场的著名理论知识请关注股票知识网
(股票知识网zhishi.southmoney.com)相关阅读:
要闻导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