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通胀不能掉以轻心?
为什么对通胀不能掉以轻心?对通胀不能掉以轻心的原因?
即将于2012年1月3日出版的《新世纪[11.75 0.69% 研报]》周刊以封面文章形式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自由化、汇率浮动空间、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焦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现分节摘录于下,以飨读者。
财新《新世纪》:回顾2011年,宏观政策出现了一些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年初比较密集的宏观调控手段到微调,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如何看待2012年的经济形势和相应的政策选择?
周小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宏观政策已有明确阐述,兼顾了预防经济下行和抑制通胀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国际上看,欧债危机的演变、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减速等问题都存在,如果这些因素都加总在一起,外部环境就不太好。更重要的是,国际经济瞬息万变,发展态势目前看不太准,因此要对这些情况准备一些应对。
另一方面,从国内经济来看,2012年地方政府换届,发展势头仍然强劲,中国自身经济的增长能量还是很大的。与此同时,物价形势也有所好转,对抑制通胀的紧迫性不像2011年年初那么高。当然这里面也有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房地产业走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都还没有积累很多的经验和数据。
总体来说,要做好外部环境比较差的打算;同时对于抑制物价上涨过快也不能放松,还需要合理管理通胀预期;结构调整方面任务也还比较艰巨。宏观政策对这些问题都还需要作出权衡。
财新《新世纪》:11月的CPI同比增长只有4.2%,较之10月的同比数据低了1.3个百分点,也低于市场预期,怎样看待通胀的这种变化?
周小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要求,这说明对于通货膨胀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从2011年设定的全年累计通胀目标为4%左右来看,应该说今年可能较难实现,最终会在5%左右。其次,从技术上来讲,月同比的数字会给人一些错觉,要对数据有统计上的或数学上的进一步解释。此次危机以来,经济数据波动很大,带来同比数据的基数效应比较大,每个月的同比数字都需考虑基数效应的影响。从5.5%到4.2%,一方面说明抑制通胀取得了一些效果,另一方面,2010年11月比10月的CPI环比是1.1%,产生了较大的基数效应。要判断形势以及相应的控制通胀的力度,要在数量上有准确的理解,不要认为下个月还能再跌1.3%。我始终主张多使用经过季节校正的月环比数据,这是对CPI趋势反映比较快的一种数据。总之,通胀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不能忽然变得非常乐观。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来看,人民需要奔小康,民生需要进一步改善,城镇化仍大有潜力,全国性的大型基础设施也有空间,这些都有一定的政府主导性。从政府运行机制来看,大家都愿意把事情干好,把地方经济搞上去,把环境也搞好,城市建得漂亮、舒适,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尽管也出现过通货紧缩,比如亚洲金融[2.66 -4.32%]风波期间某年,CPI曾略显负值,但总的趋势是,通胀反复不断地顽强出现。因此,从国情和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经济较容易出现偏热的倾向。从国际上来看,新兴市场的CPI一般也比发达国家高。这不是说当前有过热风险,而是说对于通胀不能掉以轻心。
财新《新世纪》:时隔两年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了防止经济下行的风险,这意味着宏观政策有哪些方面的调整?
周小川: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要有逆周期调整的作用,大多数都已纳入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通俗地说就是,不景气了就松一点,通胀高了就紧一点,进行适时的逆周期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特别提到宏观调控要有前瞻性,即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有提前量地进行微调、预调。
(股票知识网zhishi.southmoney.com)
要闻导读
|
||||||||||
|